揚中的住宅很有特點,別致的二層小洋房隨處可見;商品房房價全面破“7”,依然非常搶手。如此高的房價依然有人趨之如鮒,揚中樓市的魔力究竟在哪里?
丈母娘,曾被認為是我國房價上漲的功勛戰將,“每一個丈母娘背后對應的不僅是一個女兒,還有城區一套房”,這種觀點在揚中尤其有市場。甚至有揚中市民認為:丈母娘和教育資源是推動揚中房價前進的兩個車輪。這種說法或許有些偏激,畢竟這些只會推動買房市場,而在賣方市場,同樣存在一些客觀原因,導致了揚中房價領跑全市,比如:人口密度大,拆遷成本高;土地資源緊張……本報記者 吳輝 徐心俊
基本7000元以上,高的要過萬
日前,由于孩子即將上小學,揚中的高振楠先生想在城區買套房——學區房最好。但幾個樓盤轉下來后,高振楠發現,揚中的房價已經令他有點害怕,“手頭就30多萬元,很多房子連首付都不夠。現在,揚中每平方米7000元以下的房子估計只有二手房了。”
均價7200元左右的長江花城,均價7400元左右的浩云灣,在揚中樓市中占有重要地位,甚至還是揚中人耳熟能詳的地產項目。不過,既然要談價格,它們只能靠邊站,揚中地產業當前風頭最盛的當屬凱悅國際。
凱悅國際,臨近揚中市外國語學校,除了坊間流傳的高品質外,它的價格也同樣高貴。由于現狀流行一房一價,樓盤的均價不再那么容易計算。但目前凱悅國際的價格至少突破了每平方米8000元,在有些樓層,售樓員甚至給出了每平方米10980元。
在市區,每平方米8000元左右的價格已經可以買到精裝修房了。可是,在揚中這個價格的房子都是毛坯,“揚中目前沒有精裝修房。”凱悅國際的售樓員表示。
無奈之下,高振楠也關注了揚中的二手房市場,但由于一手房的推動,二手房價格同樣不菲,基本難尋每平方米6000元以下的房屋。
小面積難尋,大多在100㎡以上
令高振楠最為無奈的其實還不是揚中的房價,“其實買房就是為了讓孩子到城區上學,鄉下、鎮里都有住房,所以小一些也沒關系。”可是,高振楠鐘情的60平方米的房子在揚中新房市場幾乎絕跡。
記者走訪的4個樓盤中,最小面積為88平方米。在浩云灣,售樓員介紹,目前在售的房子在140平方米左右。至于120平方米左右的房源,她坦言:“斷檔了,這個面積的確實沒有。”
高振楠介紹,從看盤的情況看,揚中的樓盤尤其鐘情面積在14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,而且,在90平方米與140平方米房源的配比上,140平方米的房子往往是主流,“這與多數城市不一樣”。
揚中房管部門一位姓施的工作人員證實,揚中的房子特別小的并不好賣,110平方米的最搶手,“最小的也要90平方米,再小基本就沒有了”。至于房價,他也表示,“基本都過7000元了。”
揚中房價,“丈母娘”功不可沒
在揚中談到房價,幾乎每一位采訪對象都會提到“丈母娘”,仿佛“丈母娘”就是高房價的“罪魁禍首”。
高振楠笑言:“每一個丈母娘背后對應的不僅是一個女兒,還有城區一套房。”他介紹,在揚中,談婚論嫁有一個必要條件——城區有套房,即便未來小兩口都不會在城區工作、生活,“就算空著也要買”。
高振楠表示,他有一個表弟今年30歲了,姑父姑媽很著急,“即便表弟在鎮里企業工作,家里也蓋了樓房,但每一個準丈母娘都要求在城區買房,因此,談崩了好多女孩。無奈之下,他們花了100萬在城區買了一套二手房,現在每月還貸要還6000元,房子至今還空著,根本不住。活受罪。”
采訪中,記者了解到,揚中的有些“丈母娘”現在已經不滿足于城區有房,“還要有房產證,貸款買房不算”。不得不同情揚中的男孩,在“丈母娘”緊逼下,連做房奴的資格都沒有。
當然,把揚中的高房價一味怪罪于“丈母娘”或許對部分開明的“丈母娘”有些不公。揚中地產業一位業內人士介紹,揚中的房價較高是由多重原因導致的,比如揚中人口密度大,拆遷成本高,地產商拿地成本高,這些成本最終都要房價來消化。而且,由于地域的特殊性,揚中的土地資源本來就比較緊張。
賣方市場有樓不愁賣
看著揚中樓市的均價和面積,或許有人認為揚中的房子不好賣。事實正好相反,揚中的房子挺搶手。浩云灣的售樓員介紹,浩云灣的房源已經不多了。
曾在長江花城從事售樓員的王小琴介紹 :“有一次有位市民來隨便了解了樓盤的一些基本情況,拉了些家常,臨走時說過兩天來買兩套房。當時我還以為他忽悠我,誰知第二天他就抱著一堆現金來買了兩套房。感覺有點逗。”
在市統計局網站上,《2012年鎮江各轄市區城鎮居民收支全面增長》一文中提到:從收入情況看,鎮江市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454元,名義增幅12.5%;丹徒區、丹陽市、揚中市和句容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次為29683元、30120元、33442元和29626元,名義增幅分別為12.9%、13.1%、13.0%和12.8%,其中丹陽、揚中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3萬元。
從上文可以看出,去年揚中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3442元,是我市各地區最高的。但即便如此,如果不“啃老”,一對夫妻想買一套總價百萬左右的住房,應該不會太輕松,大約需要15年。但不管如何,不菲的收入總是樓市能旺銷的原因之一。
在揚中當地論壇上,揚中市民也對房價各抒己見。有一種觀點認為:揚中地域狹小,不如住在鄉鎮或鄉下,開車去城區最多也就半小時。這種觀點不無道理,但事實卻正好相反,清新空氣遠沒有燈紅酒綠有吸引力。由于空間距離不大,有很多揚中市民在鄉鎮工作,晚上住到城里。一些單位為此甚至還提供專門的班車,便于員工上下班。
上述施姓工作人員透露,揚中的樓市銷售情況總體不錯,“一般需要賣到現房的很少,即便有些樓盤銷售不是非常好,不會出現賣不動的情況。”揚中房管部門的房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表示,今年以來,他們已辦理房產證兩三千份。這對于只有30多萬常住人口的揚中而言,已經是一個非常高的數據。
似乎揚中人抱著這樣一種思想:擠爆城區。但不管你們怎么想的,開發商們最開心,房子宛如皇帝的女兒——不愁嫁。
轉自京江晚報